校训:
厚德博学 知行合一
守身崇德,为人师表,知识渊博,识高才优,人格完备,言行一致,注重实践,诚实守信,奉献为民,服务基层。
厚德,出自《易传》“天行。右宰郧坎幌ⅲ坏厥评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其意是阐述才能与德行的关系,意思是苍天高高在上,以强有力不可抗拒的法则运行和影响世界,有才能的人应该不断追求进。棺约壕弑赋驳募檬辣玖。大地以其宽广与深厚承载万物,有才能的人应像大地一样以宽广深厚的高尚品德、奉献精神来承载万物,包容万物,滋养万物。
博学,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。意思是,为学之先,要广泛猎。袷抵,然后,有所不明的就要追根问底,问过以后,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分析,考察,这样知识越学越多,道理越辨越明,最后,就要努力践履所学,使所学终有落实。厚德博学,是“博学”承袭“厚德”,是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的教育观念体现,是一个由自然而及于人生哲学的逻辑链条。
知行合一,最早是《尚书》提出的“知之匪艰,行之惟艰”的知行思想。最具影响力的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知先行后,知轻行重的知行观,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“知行合一”的问题,主张:知不离行,行不离知,两者互为表里。近代有孙中山先生躬身力践,用于指导革命实践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倡导知行教育,直接将教育与社会联系在一起。
校歌: